(1)设备
凡是经过加工制造由多种材料和部件按各自用途组成的具有生产加工、动力、传送、储存、运输、科研等功能的机器、容器和其他机械等统称为设备,包括动设备和静设备。
(2)动设备
动设备是指有驱动机带动的转动设备,如泵、压缩机、风机等,其能源可以是电动力、气动力、蒸汽动力等。
(3)静设备
静设备是指没有驱动机带动的非转动或移动的设备,如炉类、塔类、反应设备类、 储罐类、换热设备类等。
(4)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是指在工业企业中直接参加生产过程或直接为生产服务的机器设备,主要包括机械、动力及传导设备等。
(5)生产技术装备
指生产设备、试验设备、仪器仪表与工艺装备(包括刀具、夹具、量具、辅具、模具和工位器具等)的总称。
(6)重点设备
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确定为对质量、成本、安全、环保以及维修方面有重大影响的设备。 它将随企业的生产结构、生产计划与产品工艺要求的改变而定期调整,是设备维修与管理的重点。
(7)精、大、稀设备
它是指精密、大型、稀有设备。 它依据设备的复杂程度,以设备本身具有的技术特征,即单一价值标准作为划分依据。 是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规模、生产能力进行衡量、统计考核的资料,要报上级主管部门。 有关精、大、稀设备的管理目录,由行业主管部门制定。
(8)闲置设备
闲置设备是指企业中除了在用、备用、维修、改装、特种储备、抢险救灾、军工经核定封存的和动员生产等所必需的设备以外,其他连续停用一年以上的设备,新购进厂两年以上不能投产或变更计划后不用但仍有使用价值的设备。 对闲置设备要进行妥善保管封存,防止丢失和损坏,闲置设备调剂要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政策。
(9)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 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 它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两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10)设备综合管理
设备综合管理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设备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吸收了国外设备综合工程学等观点而提出的设备管理模式。
其具体内容是:
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设备全过程管理工作中,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 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运用技术、经济、法律的手段管好、用好、修好、改造好设备,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以达到良好的设备投资效益,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
(11)设备管理现代化
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目标是把当前国内外适合我国国情的、体现现代化设备客观要求的先进管理经验, 以及现代自然科学(主要是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主要成就,系统地、综合地应用于设备管理,使我国设备管理水平达到现代化设备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以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的技术、 经济和社会效益。 设备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含管理理论(或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 管理手段和管理人才等方面的现代化
(12)设备的生产率
它是指设备的效率,一般表现为功效、 行程、速率等一系列参数,某些设备也以单位时间(小时、班、天、年)内的产品产量来表示。 对成组设备来说, 如流水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 则以整个机组的生产节拍来表示该设备的统一生产率。
(13)设备的可靠性与
可靠度 可靠性:指设备或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或指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的无故障工作的可能性。 产品的可靠性是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 可靠度:系统(产品、设备、部件)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保持工作能力的概率,是可靠性的量化指标。
(14)设备的节能性
设备的节能性指设备利用能源的性能。 节能性好的设备,表现为热效率、能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量少。 一般以机器设备单位开动时间的能源消耗量来表示,如小时耗电量、耗气量。 也有以单位产品的能源量来评价设备的。
(15)设备的耐用性
是衡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经历的自然寿命期长短的指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 机器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摩擦学和防腐技术的进展,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亦趋延长。
(16)设备的成套性
设备的成套性是指设备要配套。
设备工艺性配套:生产流水线上设备数量很多, 多种设备在工艺性能、能力等方面相互配套。
单机配套: 指一台机器中各种随机工具、附件、部件要配套。
机组配套:指一套机器的主机、辅机、控制设备及其他设备的配套。
(17)设备的环保性
设备的环保性是指设备的噪声和设备排放出有害物质(废气、废水、废渣)以及设备的各种泄漏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选择设备时,要把噪声控制在保护人体健康的卫生标准范围之内。 如果设备排放出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环境,应配有治理“三废"的附属设备.
(18)设备工作能力
是评价设备技术水平的一种尺度, 包括输出参数和保持完成输出参数的能力。 输出参数是根据设备用途和对设备的要求所制定的各种特性指标,如工作精度、机械或强度特性、运动参数、动力参数和经济指标等。
(19)设备技术性能
是技术规格、精度等级、结构特性、运行参数、工艺规范、生产能力等的总称。 设备技术性能的先进与落后,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设备精度的高低及其保持性,指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满足程度及其稳定性;
设备生产效率的高低,即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品数量的多少;
设备的工作能力(出力)与能耗水平比率的高低;
设备可靠性和维修性的优劣,即平均故障间隔期和平均修理时间的长短;
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它反映劳动强度和劳动效率的高低。
(20)设备效能
设备效能指设备的生产效率和功能。 衡量设备效能的指标随设备种类不同而异。 衡量一般通用设备的效能指标是:
设备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需的时间,亦即生产节拍,节拍越快,效率愈高; 设备在单位时间(如每班、每月、每年等)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生产的数量愈多,设备的生产能力愈大;
设备适应品种生产的能力,适应性越强,越能发挥其作用。

本网站内凡注明“xxxx原创/专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xxxx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xxxx”。xxxx版权所有,未经xxxx书面授权,不得复制、引用或建立镜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